院士专家聚信阳 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开良方

来源:信阳技术交易市场
时间:2025-01-06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咋破局?农业新质生产力咋形成?“两茶”产业科研攻关咋突破?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咋创建?农业大市变身农业强市咋实现?……
  1月5日,信阳市委科技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座谈会召开。会议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科技创新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邀请多位院士、专家,为信阳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商讨良方。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玉贤、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相涛、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潘灿平,以及农业农村部农业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主任许世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总规划师吴永常,北京水木九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民革中央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王晓庆等,分别以《从棉属演化史看中国茶研究和茶产业发展》《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种养生态循环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茶质量与安全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农业产业链转型与新质生产力》《国家农高区战略布局与发展趋势》《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场景与实践》为题,在会上发言。
  农业农村部农业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永恩,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副处长王永才也参加了座谈会。信阳市领导蔡松涛、陈志伟、杨进、谷昌豪、于海忠、赵军伟、郑云、汪明君、李新伟,以及信阳农林学院副校长李益民等出席。信阳各县(区)党委主要领导、政府分管农业和科技工作的领导,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信阳师范大学、信阳农林学院、大别山实验室分管负责人等参加座谈会。
  信阳市委书记蔡松涛表示,院士、专家们结合各自的科研方向和工作实践,从宏观层面和专业角度,着眼长远,立足现实,既有对信阳发展的希望,也有对产业培育的建议,为信阳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市,开阔了视野,提供了方案。
  会议指出,推动信阳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突出科技赋能产业。围绕“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着力补链延链强链,进一步挖掘和提升优质农产品资源价值,建设高水准的科研创新平台、生态平台,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质效。要注重创新企业培育。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有效发挥龙头企业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的关键作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紧密互促。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按照政府搭台、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加快院士工作站建设,下大力气吸引高水平科研院所、一流大学、龙头企业在信阳设立研发中心,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要加快成果转化推广。持续加强与院士专家、科研团队的交流合作,围绕“两茶”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协同攻关,注重应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要加大科技人才引育。持续实施“信阳英才计划”评选等工作,健全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强化科技创新人才支持力度,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立体式农业新质人才体系,更好助力信阳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信阳着眼加快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多点发力,注重科技、农业深度融合,推动一产强基、二产提质、三产增效,大力实施“三个六”工程,强化优质稻米、弱筋小麦、茶叶、油茶、畜禽、水产等六大主导产业,培育红薯、花生、油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六个特色产业,主攻品种优质化、种养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等“六化”发展方向,实现了农业产业量质并进,粮食总产量连续17年超过110亿斤,聚焦“两茶”科技领域重大科学问题、重大科技需求、产业关键技术瓶颈的大别山实验室揭牌运营,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小麦、油菜、茶叶等)标准化生产基地311万亩,实现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覆盖(2个国家级),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家、省级129家,创建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集智聚力建设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信阳试验田奠定了坚实基础。 
Top Copyright © 2020 信阳技术交易市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信阳技术交易市场
关闭
19913769651

扫一扫
了解更多信息